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新聞動态

【大河網】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作者:梁廣華  審核人:梁廣華  發布時間:2024-09-20  訪問次數:[]

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表面上來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僅圍繞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變化情況開展,然而要把二氧化碳排放量沿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設計的路線圖變化,我國必須不斷系統推進能源革命,優化産業結構,增加生态碳彙,加快科技創新,必須加快推動公共機構、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培育居民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因此,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必将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态文明建設産生重大影響。

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目标是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最終使我國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小于自然生态系統和人工技術能夠吸收的二氧化碳數量,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與當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碳達峰碳中和将會顯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主要由社會生産過程中投入的化石能源産生,化石能源的使用除了産生過量二氧化碳,還會産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勢必減少相關伴随空氣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過程中,我國必将進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公衆環境保護意識将進一步增強,進而大幅度降低廢水和固體廢棄物排放。按照既定路線圖推進碳中和除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外,還要大規模擴綠,依靠建設和保護陸地生态系統和海洋生态系統,不斷擴大森林、濕地、草地面積,提高城市建成區綠化率,提高生态系統固碳能力,在減碳的同時擴綠,一減一增有利于加快實現碳中和。當前我國各産業鍊顯性的高耗能環節已經改造升級,降碳重點工作是降低産業鍊中的隐形高耗能環節,挖掘産業鍊低碳潛力,提高廢棄物循環利用比例,從而帶動生産資料更新換代,增加固定資産投資,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促進經濟增長。總的來說,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能夠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加快推進能源革命。從能源供給角度來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主要原因是短期内化石能源不能被完全替代,我國能源供給結構中,化石能源所占比重較大,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較小。短期來看,由于非化石能源開發成本較高且穩定性不足,能源供給結構很難大幅優化,因此,在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時依然需要化石能源托底。與當前能源結構相比,如果我國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達到80%可被認為實現了能源革命,那麼加快推進能源革命将快速協同實現降碳、減污、增長,而随着我國經濟總量持續增加,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快速實現達峰,同時在擴綠的基礎上實現中和。但是從長期來看,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非化石能源開發技術、穩定性和成本障礙必将完全消失,最終化石能源将被非化石能源完全替代,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必将躍上新的水平,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也将完成曆史使命而顯得完全沒有必要。實現能源革命,是人類社會徹底擺脫自工業革命以來過量二氧化碳帶來的氣候變化困境的唯一出路,可助力世界經濟增長徹底擺脫“增長的極限”。

要實施碳彙倍增計劃。在做好碳源減碳的同時,加快提高碳彙和碳捕捉與存儲能力,從經濟系統輸入和輸出兩端同時采取措施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首先培育自然生态系統固碳能力,做好自然生态系統固碳能力普查,預測碳達峰、碳中和對自然生态系統固碳需求,做好擴綠規劃。其次培育适合快速固碳的生物新品種,同步推進鄉村振興、生态農業發展、荒漠土地治理、城鎮綠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外溢能力,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後支持研發碳捕捉和存儲關鍵技術,壯大碳捕捉和存儲新興産業,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關閉